文字的鋪陳在字裡行間的段落,也許只是筆者的一時靈感,或許凸顯筆者刻意蘊藏的伏筆。

靈感泉湧;打賞的是筆者總有思緒枯竭之時,伏筆拋執;則是筆者企圖聯繫讀者的頻率貼近。寫作的好處就在於能把心思當玩具般任意玩耍,把心機花在埋伏隱義讓讀者願意去開發的樂趣。

筆者在【靜息】一文中要討論的並不是自殺當事人的本身或是動機,而是它的過程。
我很好奇這些事件的發生前,當事人是用怎樣的一種心情去完成這樣的事情。於是;我把自殺刻畫成一條路途、一個經過。這過程;或許僅許一刻鐘,或許更久遠。並且企圖去表現當事人在嘗試做下決定的當時,這過程可能會有的思考與掙扎。但又或許是我多心。

就像在文章一開始所描述的交戰行為中,孰強?孰弱?在終了總會有個交代。特別的是在這場誰王誰寇的戰役在進行的過程中,主觀與客觀意識的交會,優柔寡斷與放任自我消彌於俗事的糾葛行為。人是一體兩面,在每個決定下達前,正方與反方在內心辯論的戲碼,其實無時無刻都在你我身上上演。

生活中;你我都曾為一頓飯煩惱過,麵食?沒胃口!便當?又嫌油膩。當你解決這頓飯前,你即在內心上演一齣正方、反方的爭辯秀,甚至開始憎恨自己為何總是舉棋不定。只是你不會為了吃不吃雞腿飯而自殺,就因為在你的認知中,這樣的出發點鐵定會造成笑話。

此文中少有綴點的情感因素,只是讓當事人的憂鬱傾向被證實的一個引子, 每個悲劇的出現,總難離感情不順遂的原因,未免兀長的解釋破壞這短文的完整,在此筆者 放棄其他造成當事人燥鬱的可能,以感情方向推論代之。句中隱約的第二人也是輕描淡寫,在人與人相處中,人心的距離是彼此維繫情感的一個重點。由於燥鬱症是一種需要長時間治療與調適的病症,又者現今社會眾人在情感互相依賴上,越來越有現實取向,面對身邊有一顆不定時炸彈,隨時可能有不確定性的狀況發生,大家會選擇與他疏離,這也是能被解釋與接受的行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arcen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